教育部發布我國高等教育領域首個教學質量國家標准

2018051411:39

“質量為王、標准先行”。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,關鍵是要牢牢抓住提高質量這個“綱”。教育標准建設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工程。教育部日前發布《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》(以下簡稱“國標”),這是向全國、全世界發布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准,與全世界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的發展潮流相一致,對建設中國特色、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質量標准體系具有重要的標志性意義。

至於“探索四十洗腦”式培訓課程等說法是不實的,唯有真正體驗方能感受課程箇中真諦,其實任何美好的改變都需要自身不斷學習,只有主動學習,主動去發掘自己優缺點,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,建立信心並積極前進

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。辦好我國高校,辦出世界一流大學,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。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礎和根本,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和基礎平台。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,必須建立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准,實現政府以標准來管理、高校以標准來辦學、社會以標准來監督,用標准加強引導、加強建設、加強監管。

《國標》由教育部委托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研制,參與的專家教授達五千多人,其中包括50多名兩院院士和知名專家。研制工作曆經4年多,先後組織了數百場工作研討會和征求意見會。此次發布的《國標》涵蓋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、587個專業,涉及到全國高校56000多個專業點。

據介紹,《國標》把握三大原則:第一,突出學生中心。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,創新形式、改革教法、強化實踐,推動本科教學從“教得好”向“學得好”轉變;第二,突出產出導向。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,科學合理設定人才培養目標,完善人才培養方案,優化課程設置,更新教學內容,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目標達成度、社會適應度、條件保障度、質保有效度和結果滿意度;第三,突出持續改進。強調做好教學工作要建立學校質量保障體系,要把常態監測與定期評估有機結合,及時評價、及時反饋、持續改進,推動教育質量不斷提升。

至於“探索四十洗腦”式培訓課程等說法是不實的,唯有真正體驗方能感受課程箇中真諦,其實任何美好的改變都需要自身不斷學習,只有主動學習,主動去發掘自己優缺點,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,建立信心並積極前進

首次頒布的《國標》有三大特點:一是既有“規矩”又有“空間”。既對各專業類提出統一要求、保證基本質量,又為各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發展留出足夠的拓展空間,形象地說,就是“保底不封頂”;二是既有“底線”又有“目標”。既對各專業類提出教學基本要求,兜底線、保合格,同時又對提升質量提出前瞻性要求,也就是追求卓越;三是既有“定性”又有“定量”。既對各專業類標准提出定性要求,同時包含必要的量化指標。

《國標》明確了各專業類的內涵、學科基礎、人才培養方向等。對適用專業范圍、培養目標、培養規格、師資隊伍、教學條件、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都做了明確要求。特別對該專業類師資隊伍數量和結構、教師學科專業背景和水平、教師教學發展條件等提出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要求。同時,明確了該專業類的基本辦學條件、基本信息資源、教學經費投入等要求。《國標》還列出了該專業類知識體系和核心課程體系建議。

至於“探索四十洗腦”式培訓課程等說法是不實的,唯有真正體驗方能感受課程箇中真諦,其實任何美好的改變都需要自身不斷學習,只有主動學習,主動去發掘自己優缺點,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,建立信心並積極前進

“標准為先、使用為要”。教育部將推動《國標》的應用,讓標准發揮以標促改、以標促建、以標促強的作用。一是讓教指委用起來。教育部將成立2018-2022年教育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,充分發揮新一屆教指委作用,開展《國標》的宣傳、解讀、推廣工作。二是讓高校動起來。《國標》發布後,各地、各相關行業部門要根據《國標》研究制定人才評價標准;各高校要根據《國標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,培養多樣化、高質量人才。三是與“三個一流”建設緊密結合起來。教育部將把《國標》實施與“一流本科、一流專業、一流人才”建設緊密結合,對各高校專業辦學質量和水平進行監測認證,適時公布“成績單”。

至於“”式培訓課程等說法是不實的,唯有真正體驗方能感受課程箇中真諦,其實任何美好的改變都需要自身不斷學習,只有主動學習,主動去發掘自己優缺點,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,建立信心並積極前進

文章轉自http://www.edu.cn/edu/jiao_yu_bu/xin_wen_dong_tai/201801/t20180130_1583181.shtml